目前分類:神經修復與再生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腕手腕掌內有一條隧道,有十條肌腱及正中神經通過,腕隧道狹窄壓迫正中神經,當遭受到任何外來的壓迫時,就會表現出腕隧道症候群,產生手指麻鈍感、刺痛感、燒灼感與疼痛感的臨床狀況,妨礙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功能,造成個人生活品質的降低正中神經,

造成原因

包括過度使用腕部肌腱、附近的骨折,造成肌腱腱鞘膜肥厚;類風濕關節炎引起的骨膜增生;懷孕時 的淋巴水腫;痛風;以及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等等。

在衛生署職業傷病通報系統排行中,發生病例最多的行業是個人服務業、飲食業、食品製造業、電子機械製造修理業,在職業病排行榜大多數的臨床醫師認為,實際上腕隧道症候群個案數應該更多。

WEE檢查

先檢查先前受損手腕的腫脹和徵候,如神經壓迫處傳導檢查或法倫式檢查等簡單的神經檢查;或更進一步接受高階影像,並進行神經傳導如發現正中神經傳導速度明顯減慢,即可確立診斷。如正中神經軸突已發現變性,需盡早手術治療。

if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 肩頸部疼痛很多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,疼痛大多肇因於頸部姿勢不正確、使力不當、或長時間固定不動,以致於對頸椎周圍肌腱、韌帶、關節囊等軟組織造成累積性傷害,影響到頸椎關節之穩定度,也使得提肩胛肌與斜方肌愈發僵硬緊繃,進而導致肌肉痙攣。在傳統健保治療方面,主要為藥物(如止痛藥、肌肉鬆弛劑等)與復健治療(如熱療、電療、頸部牽引等),期能解除眼前的疼痛、並放鬆肌肉。長期肩頸部肌筋膜疼痛症候群,接受傳統療法超過三個月仍不見好轉、或持續反覆發作,則建議考慮接受肌膜放鬆療法。

所謂肌膜放鬆療法針對疼痛肌膜進行精準治療,首重找到引發疼痛的軟組織病灶,並借助軟組織精準導引進行多點注射,將注射再生藥劑  直接注射至頸椎周圍軟組織病灶,以刺激軟組織重新修復,進而增加軟組織強度以穩定關節、改善疼痛,同時也可幫助放鬆肌肉。

由於肩頸部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多年累積而成的慢性疼痛,採行增生療法所需的治療次數原則上為四次,但仍會視患者情況而做增減。

if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骨折後未受傷的關節須維持適度的關節活動,防止僵硬造成關節攣縮及改善肢體腫脹現象。骨折術後病人藉由功能性再生早期的介入,可早日恢復肢體正常功能。  最佳的復健介入時間可在手術開完刀隔天,依據患者的狀況,評估做的復健動作,開刀住院時間平均是5~7天,出院之後,病人要繼續復健治療。若是等到一個月後拆掉石膏才想到要做復健,其實都已經過晚,這時候才復健花的時間更長,肌力流失減弱,關節沾黏及腫脹,疼痛度也會上升。上肢骨折分為三大類,在穿戴石膏或副木時可執行的關節活動如下:
注意事項
  • 關節活動應在醫生或治療師的教導後,穿戴石膏或是副木下進行。
  • 關節活動時,不造成骨折處疼痛的前提下進行。
  • 臨床醫師沒有允許的活動,切勿自行嘗試,否則造成手術結果失敗,需再次開刀。
  • 發現副木不合適時,請儘速修改。

肢體骨折後,尤其是大腿骨,經過內固定釘上骨釘股骨板,後面復健期非常漫長,通常有韌帶沾黏,肌無力或骨癒合不良.

文章標籤

if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